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西鐵城突襲關閉中國工廠的震盪

西鐵城突襲關閉中國工廠的震盪

2015/02/28

PRINT


  中日之間存在歷史認識問題,因此即使是做出相同事情,與歐美企業相比,日本企業也更容易遭受批評。突襲式解散有可能招致中國消費者的反感,進而損害西鐵城的品牌價值。那麼,西鐵城為什麼要以如此方式關閉工廠呢?

 西鐵城的解釋是,這是「全球業務重組的一環」。有觀點認為,關閉工廠的原因之一是人工費暴漲。與5年前相比,中國最低工資迅速漲至大約2倍。而廣州市的工資水準更高,自5月起,最低工資(1個月)將提高22%,達到1895元。與周邊的亞洲各國相比,類似手錶零部件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地理位置優勢正在逐步降低。

  無法輕易撤出的中國

  此外,還複雜地牽涉到中國特有的「撤出難題」。

 與在有些時候只需提前通知當地地方政府即可的日本不同,在中國,如果不與當地政府進行詳盡的事先疏通,並得到批准,就無法輕易撤出。在有可能對當地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産生負面影響時,經常出現政府提出某些理由,拒絕企業撤出的情況。而如果是在進駐時獲得了稅收優惠,原則上撤出時要完全退還這些優惠。有時將演變為龐大的金額。

 
  由於這種事務性程式非常複雜,一名為日資企業提供工廠撤出諮詢的人士説:從啟動撤出準備工作到完成,「對當地經濟影響較小的中小企業需要1年,而大企業則最低需要2年時間」。

  最後的難關是遣散員工。圍繞補償金的支付額,員工表示反對、進而發生騷動的情況在中國時有發生。這不僅僅是日本企業的問題。美國摩托羅拉在2012年夏季關閉江蘇省南京的研發基地之際,400名員工由於認為補償金太少,強烈表示反對,進而發展為騷動。

  在補償金問題上發生糾紛,大部分是由於在與法律規定金額相比增加多少的問題上存在分歧。法定金額為「工作年限×1個月平均工資」。如果是工作5年,則必須最低支付5個月工資。在此基礎上,「+α」就成為問題,在大企業,增加2~3個月工資被視為普遍標準。

  西鐵城作為「+α」最先提出的是,增加支付1月份工資,由於工作天數較少,其金額少於通常的1個月平均工資。最終補償金高於最初的提示,西鐵城在2月12日之前與全部員工簽署了解除合同協議。

  但是,此次西鐵城的「精彩表現」從何而來呢?

  「在中國(工廠等的)勞資問題中,政府也是當事方」,一直在中國從事勞資糾紛諮詢的虎門中央律師事務所(東京港區)律師陳軼凡這樣表示。換句話説,如果巧妙地讓政府支援自己,事情就能順利進行。

  擔心群體事件

  近年來,中國由於人工費上升,工廠遷移和關閉引發的勞資糾紛時常出現。當局最為擔心的是勞動者的反對演變為群體暴力事件,最終導致政府遭受批評。因此,最近為了讓企業平穩地撤出,出現了協助企業的傾向。

 在中國,不僅是日本企業,一般企業原本也都設置了根據當局意向發揮作用的「組織」。只要有3名以上共産黨員,企業內部就必然存在黨組織。這成為企業的監督者,一有什麼事情採取行動的就是這個組織。

 
  尤其是在像關閉工廠這樣利害關係錯綜複雜的案件中,將由包括企業內部的黨員在內的「中方」(中國員工)來主導,這是中國企業社會的常識。很多時候有一種約定俗成,中方由哪些人組成?會採取怎樣的交涉?這些「日方」(日本員工)無需知曉。此次西鐵城總部在多大程度上詳細掌握了關閉中國工廠的方法,並考慮到相關影響,存在不明確的地方。

  在華日企對西鐵城的不滿

  西鐵城自2月5日宣佈關閉工廠,在短短1周內完成了突襲式解散,其他駐中國的日本企業社會對此發出了批評的聲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86
具有一般參考性
 
5
不具有參考價值
 
6
投票總數: 9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