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經濟不好車企照樣賺錢的奧秘

中國經濟不好車企照樣賺錢的奧秘

2015/07/13

PRINT

 


汽車經銷商之間的降價競爭十分激烈,與各車企的經營狀況形成天壤之別(中國重慶市內4S店)
      這還只是毛利潤,實際上還要從中扣除打折等的費用。因此,即使企業方面大獲利潤,經銷商也只能望而驚嘆。這種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力量關係在中國汽車銷售市場早已形成。

      在中國,各日系車企的市佔率雖然不盡如人意,但仍能穩定實現盈利,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

  汽車生産廠商並不自行銷售。實際參與銷售的則是經銷商,而且實施降價的也是銷售方。而作為車企,向經銷商提供汽車批發和供貨才是最主要的工作。

      因此,無論汽車在市場上是否暢銷,車企只要能批發給經銷商,就能確保盈利。説的更極端一點,一款汽車能在市場上賣出多少輛或者賣不出,都與車企並無直接關係。更確切一點説,對於銷量好的經銷商,車企可能只會向其提供被稱為銷售激勵金的獎勵,以鼓勵其進一步擴大銷量。

      那麼,這種廠商強勢的力量關係在中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可以追溯到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開始被看好的約10年前。

      支撐外資車企盈利的另一個因素

      當時中國汽車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日系車企在華招募經銷商時引來了巨大的熱情,競爭率在有些地區甚至達到10倍左右。

  據一位中國汽車銷售店經營者表示,在啟動經營當初「汽車有一輛賣一輛,因此即便利潤率稍微低一點,也能通過薄利多銷來賺錢」。在中國,汽車銷售企業除了銷售汽車以外,很多還從事房地産和餐飲等生意。該經營者説:「在汽車銷售的生意上即使遇到一些失敗當時也不會過於在意。」

  除此之外,支撐各車企在華業務盈利的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補貼。

      「補貼的效果非常明顯」,一家日系車企的高管也悄悄透露了這一推高收益的因素。他表示,只要和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就能得到相對等優待,由此獲得的好處相當大」,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還「包括向中國方面公開和提供技術」。

日産旗下中國工廠由於經濟減速,汽車生産本身呈現增長乏力態勢(5月,廣東省廣州市)
   獲得回報的形式包括,實施新增投資之際的各種優惠及減稅措施以及免除手續費等。當然,這些具體金額不會公之於眾。僅僅觀察銷量和經濟動向,難以推斷企業業績的好壞波動,這種屬於「中國特色」的狀況隨處可見。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受關注度非常高。但是,除了銷量之外,被公開的數據很少,以至於難以掌握經營的實際情況和全貌。這其中當然存在中國的特殊情況。

      「中國特色」中存商機
      
      包括日系在內的外資車企的合資夥伴全都是在中國赫赫有名的國有企業。這些國有企業即使已經上市,也很少公開詳細的經營資訊。如果合資夥伴不公開資訊,當然日本方面也就無法隨意公開資訊。

    為慎重起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向進駐中國的各日系車企詢問了在華業務的盈利情況,但日産、豐田、本田、馬自達、鈴木和三菱汽車等大型企業均異口同聲地回復稱:「在中國無法公開資訊」。不過,通過各企業公佈的決算資訊和有價證券報告書,可以掌握各企業在華業務的大體情況。

  毋庸置疑,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外資在華業務整體變得比以前更為嚴峻。不過從另有一角度來看,由於在中國存在各行業的商業習慣、人脈關係和政治等錯綜複雜的因素,外資在華業務如果沿用一般做法通常會碰壁,但也因此會存在諸多商機。歸根結底,中國經濟減速並不等於企業在華業務下滑,能賺錢的企業仍然穩穩噹噹賺著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州 中村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8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