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這是我們留在中國的理由

這是我們留在中國的理由

2016/09/19

PRINT

日本記者看中國


  當時,儘管日本的IT行業也正值上升期,但或許只是一家中型企業,所以會勉為其難的去接下一些訂單。近藤説:“(當時)一直工作到身體垮掉,不僅是自己,周圍也有同事因為撐不住而倒下。當時就感覺終於輪到我了。”

  在家中修養了一年後,近藤接到了來自公司的“勸退通知”。這之後沒多久,一位在中國的日本朋友找上了他,“就1年也行,能不能過來幫我一起把中國的公司搞起來?”雖然當時已近不惑之年,而且半句中文、半點門路也沒有,但他還是抱著“反正也就一年時間”的念頭,來到了中國。

  但之後的事就連他自己也沒想不到。他在中國經歷了跳槽,一轉眼就是8個年頭。如今的他身子骨也變得硬朗了起來。他直言:“我已經完全不考慮今後回日本發展了”,他這麼説是因為自己在中國已經穩穩的站住了腳跟。

  近藤的心裏又是怎麼想的呢?“我都不願回憶起在日本拼死拼活上班的時代。中國的管理層雖然也經常有失誤的時候,但總是能很快地做出判斷。也正因為能很快得到結論,我們在一線工作的員工就能少很多負擔。如果遲遲沒有定論,一線就會承受所有的重壓,管理層也會把一切都強加在一線頭上。我覺得這種問題在採取日本式經營的企業中或許更普遍。我的身體不就是這樣垮掉的嗎”,近藤向我們道出了心裏話。

  在廣東省廣州市還居住著另一位資歷更深的日本人。戶張多聞已經44歲,在中國生活了近18年。他目前就職于一家為商鋪和企業辦公室等提供內部裝修服務的中國公司。2016年1月,一封來自日本奈良的母親的信讓他頓感躊躇。信裏是這麼寫的:“你差不多也該好好考慮考慮(回國的事)了吧。想做的事(在中國)也都做了……”

戶張多聞對於“我現在這個年紀回到日本還能做什麼”而苦惱(2016年8月,廣東省)


        實際上,這封信是給他下的一道“回國令”。母親似乎因為照顧父親而筋疲力盡。而在這最近5年裏,戶張也在“何時回日本、回還是不回”的問題上舉棋不定,遲遲下不了決心。

        28歲那年,戶張懷揣對中國商機的期待隻身前來。他回憶説:“(在中國)工作越做越有成果,也許沒有一個國家比在這裡更有趣了吧。至少和日本不一樣。”當還沉浸在這一獲得感中的時候,轉眼在中國已度過了18個歲月。如今,他在中國找到了伴侶,還有了孩子。

        關於照顧家裏父母親的事,在和家裏商量後,還是託付給了自己在日本的兄弟。對此,他至今仍心存愧疚。不過,他也説:“我現在這個年紀回到日本還能做什麼呢?相信要找一份工作並不難,但論及是否能在日本社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的話,我覺得在日本還是挺難的。”

  “在中國感受到能講真心話的暢快”

  熟悉中國商業環境的日本瑞穗銀行國際營業部調查員湯進指出:“日本大企業派往中國的駐在人員與獨身闖蕩中國,被中國當地企業錄用的日本人對待中國的方式,還有本身的想法是不同的”。日企駐外人員回國後仍有自己的職位,而被中國當地企業錄用的人即使回到日本也不一定能馬上找到合適的位置。

  出身在日本北海道惠庭市的小南數馬今年26歲。他從北海道文教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後,在當地一家經營連鎖餐飲店的企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但還是忍受不了每天只能睡2個小時左右的繁重勞動,很快就辭了職。最初,招聘時店方説這份工作可以很好的發揮自己的中文能力,結果完全是在謊話。結果他一個人來到了廣州,並在一家中國的人才仲介公司找到了職位。

  “日本仍是一個學歷社會。雖然我學過中文,但沒有哪家公司肯錄用我為正式員工。現在的日本機會也不多。像我這樣學歷不高,性格懦弱的人,在日本生活下去確實會很艱辛,當時真的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小南非常坦承地説。

  其實,小南在大學時代與中國之間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9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7
不具有參考價值
 
31
投票總數: 54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