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汽車 > 豐田為何選擇在美國挑戰車載電池自主生産

豐田為何選擇在美國挑戰車載電池自主生産

2021/10/20

PRINT

      豐田內部有聲音認為,2020年啟動的豐田與松下的電池新公司「在成立方面耗費了時間」(相關人士)。在競爭對手紛紛湧向美國的背景下,已經不允許計劃推進遲緩。似乎是出於豐田集團單獨行動會更加靈活的考慮。

  

      背後還具有對抗美國純電動汽車大企業特斯拉的含義。特斯拉在美國攜手松下生産鋰離子電池。假設豐田和松下的生産量在美國加起來,在資材採購等方面容易産生規模優勢,這反而有可能有利於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領跑的特斯拉。

    

  

      豐田此次取代松下而選擇的合作夥伴是旗下公司豐田通商。該公司在鋰等電池所需的資源開發和採購方面具有優勢,能將供應鏈風險控制在最小限度。

 

      電池技術的積累也將對「自主」構成支撐。從作為新一代電池代表、各公司加快開發的「全固態電池」來看,豐田走在世界最前列。日本國內證券分析師表示,「如果從電池開始進行自主生産,降低成本的空間巨大,成本優勢將增加」。

 

      不過,在世界汽車廠商之間,攜手電池企業進行生産是普遍採用的方式。原因是不像豐田那樣擁有技術,但具有能減輕投資負擔的優點。

  

      通用汽車正攜手南韓LG化學的電池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案,在美國2個地點建設合資工廠。福特則與南韓SK合資在美國的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建設電池工廠。合作對象主要是南韓和中國的電池企業。

 

      在此背景下,豐田將通過自主的垂直整合模式,挑戰美國電動汽車市場。豐田高管充滿信心地説「或許有必要設想所需的電池量也將增加的情況」。不過,在屬於汽油大型車大國的美國,電動汽車能否像美國政府和汽車廠商所期待的那樣普及,仍是未知數。如果需求預期落空,蒙受的投資損失也會很巨大。

 

      豐田計劃到2030年在全球範圍銷售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FCV)。將在美國計劃把電動車提高至7成。電池的自主生産的成敗也將在2030年看到結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視 頻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