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經濟學(3)中華麵成為料理
2021/09/03
我試著詢問了用完餐的顧客,回頭客多得令人吃驚。其中一位是來自千葉市的28歲的公司職員和島佑樹(28歲)。他2~3年以前就經常光顧,疫情前有時每月要來2次。和島佑樹説:「我其實並不是特別喜歡拉麵,但飯田商店另當別論」。「隨著湯的溫度變化,味道也隨之改變」、「我從店主所做的每項事中都感受到了職業意識,覺得自己也要努力工作」,不親自光顧就感受不到的這家店的魅力被他娓娓道來。另一位與妻子一起開車從橫濱市來的56歲男性職員則表示「這是第24次來」。據説,以前他們還會順路去泡個溫泉,但「現在只吃碗拉麵就回去」。
![]() |
擔任「TRY拉麵大賞」評委的日本拉麵評論家青木誠表示,最近5年「不管是店家還是客戶都對1000日元這個價格沒有抵觸了」。其中一個原因是給餐廳評等的《米其林指南》中開始有了「拉麵」這個主題。青木指出「(這使得)拉麵開始有了作為高價餐食的存在感,也為人們拓寬對其的認識提供了契機。」
![]() |
飯田商店的飯田將太(從右邊數第2人)將徒弟們帶到漁場和農作物的産地,培養他們甄選食材的眼光(日本三重縣) |
飯田商店主打的「醬油拉麵」、「鹽味拉麵」的售價均為1300日元(約合人民幣76.4元)。即便如此,有些常客還説「太便宜了」。店主飯田將太去三重縣的文蛤産地及北海道的小麥等産地時,還會帶上他的徒弟們,培養他們甄選食材的眼光。在悉心打造清潔的店舖和注重與顧客的寒暄等的同時,在食材選擇上毫不降低標準,這也培養起了一批忠實的粉絲。面對這一良好的勢頭,飯田將太表示「希望創造意識不到1000日元這個價格的時代」。
從東京都心專程去郊外吃拉麵
在被稱為東京後院的「青梅」,一位在JR青梅站附近工作的男性計程車司機告訴我「經常會載到從東京都心專程來吃拉麵的愛好者」。在JR青梅線日向和田站附近,今年2月開張的拉麵店「Ramen FeeL」雖然地處東京郊外,但還是抓住了從東京都心跑來的拉麵粉絲的需求,連日都是90碗左右售罄,生意紅火。這是在飯田商店幹了4年零4個月,作為飯田將太的弟子第一個被允許單幹的30歲的渡邊大介開的店。
該店最受歡迎的是「餛飩醬油拉麵」(1350日元/約合人民幣79.3元)從烹調方法到盛放方法,每一樣食材都經過精心考量。比如叉燒肉,蓋在面上的叉燒選用的是埼玉縣加須市産的豬肩胛肉,再經過醬油調料的醃製而成,其起到了襯托麵湯香味的作用,而選用油脂溶點低的伊比利亞黑豬製作的叉燒肉則直接混入面中,油脂溶化,隨著吃進口中,味道會變得越來越醇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