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野中鬱次郎談日本企業失去30年的本質

野中鬱次郎談日本企業失去30年的本質

2023/11/22

PRINT

 

      記者:在對成功經驗的堅持這一點上,您在日本泡沫經濟走向巔峰的時期出版了《失敗的本質》一書。是否預言了企業之後將面臨的挫折呢?

  

      野中鬱次郎: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謂組織,本來就會不斷被質疑能否順應變化。書中列舉的是原日本陸軍戰略的模糊性、短期取向、集體主義、各自為政、排除異質性。現在回想起來,在過去30年的日本,深層存在的問題可能和當時的日本軍隊沒什麼兩樣。

   

      記者:合規(compliance)也過剩了嗎?

  

      野中鬱次郎:如果用不怕産生誤解的説法,(合規)容易産生墨守成規、規避風險和揣測的文化。不能悠閒地“邊觀察邊慎重行動”的情況時常存在,過度反應存在危險。

  

      記者:您還對DX(數字化轉型)、工作導向型雇用和人力資本提出了尖銳的剖析。

  

      野中鬱次郎:提到人力資本管理,聽起來很好聽。但是,Human Capital這個英語單詞給人的感覺是把人和作為物質的資本並列。創造資本的主體是人。不可否認的是,人力資本這樣的口號給人以形式的印象。

 

      如果偏重計劃和數值的經營導致失敗,那麼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呢?親眼目睹了企業失敗和成功的野中鬱次郎從“共鳴”和“獲得知識”這兩點中找到了線索。

  

      記者:那麼,成功的本質是什麼呢?

  

      野中鬱次郎:改變過去的組織、戰略、結構和文化。要重新審視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的價值和意義。模倣是白費力氣。所以我呼籲“在思考之前先去感受”。

  

      重振新力集團的平井一夫(前會長)曾表示,改革更比起IQ(智商),更需要EQ (情商),這一點很有意思。通過“感動”這一路徑,改變了正在失去自信的員工的思維模式,但重視的是共感。據説在6年的時間裏,堅持召開了70多次經營者與員工面對面的大會。

   

  

      記者:僅靠感性能夠經營嗎?

  

      野中鬱次郎:重要的是集體共用個人所掌握的隱性知識的過程。經過更徹底的對話,將隱性知識轉變成基於語言和邏輯的顯性知識。最終通過實踐集體獲得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個人的隱性知識。我取英語首字母將這個過程定義為“SECI模式”。

  

      這種模式不是始於計劃和數值,而是從真實感受現實,並通過身心共感獲得隱性知識開始,並且也需要“知識碰撞”。

  

      本田在經營和商品開發上,一直重視現場員工徹底討論的“WAIGAYA(暢所欲言式會議)”。這是通過對話集體探尋本質的地方。超越相互理解而建立關係是很費勁且痛苦的過程。但如果不逃避堅持到底,就可以達到新的階段。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2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