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外儲減少催生金融動盪萌芽
2022/06/08
在亞洲,外匯儲備餘額減少的國家正在增加。這是因為在美元快速升值和資源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為了遏制本國貨幣貶值,金融部門不得不採取買入本國貨幣(賣出外匯)的干預措施。鑒於過去貨幣危機的教訓,雖然很多亞洲國家擁有大量外匯儲備,但如果亞洲貨幣的貶值壓力進一步提高,有可能加劇外匯儲備的減少,成為世界金融市場動盪的萌芽。
外匯儲備是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為了償還外債和匯率干預而儲備的外匯資産。一般認為外匯儲備餘額越大,國家整體的對外債務償還能力越高。尤其對於信用等級低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外匯儲備的規模對於支撐本國貨幣來説非常重要。
![]() |
進入2022年後,越來越多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轉為減少。對比2021年底和最近,中國大陸和台灣等GDP排在亞洲前10的經濟體(不含日本)的外匯儲備全部減少。10個經濟體合計減少5%(3000億美元)。
外匯儲備減少速度尤其快的是印度。印度中央銀行的統計顯示,持有的外匯儲備截至5月27日減至6014億美元。與2021年底的6336億美元相比減少約5%。在2021年9月,印度的外匯儲備達到6425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隨後轉為減少,2022年2月以後減少速度加快。
進入2022年後,印度盧比持續貶值,5月貶值至1美元兌78盧比左右,創出歷史最低。美聯儲(FRB)的貨幣緊縮推動美元升值,再加上資源價格上漲,2021年10~12月印度的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達到10年來最大規模。SMBC日興證券新興市場國家高級經濟學家平山廣太表示,在鉅額的經常項目赤字可能招致盧比進一步貶值的情況下,印度政府自3月前後起「啟動(出售持有的外匯、買入盧比的)匯率干預的可能性很高」。
![]() |
印度為了遏制通貨膨脹,也希望盧比停止貶值(REUTERS) |
很多貨幣持續貶值、外匯儲備大幅減少的亞洲國家的資源大部分依賴進口。以能源自給率僅為約2成的南韓為例,4月底的外匯儲備降至4493億美元,比2021年底減少3%。韓元兌美元匯率與2021年底相比貶值5%。南韓央行事實上承認實施了匯率干預,表示「是為了緩解匯率行情的波動」。此外,貿易上的對華依存度較高的印度尼西亞和泰國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出現貨幣貶值,外匯儲備減少6~7%左右。
即使大規模動用外匯儲備,也難以防止貨幣貶值。越南國家銀行(央行)5月12日把進行匯率干預(買入越南盾、賣出美元)時的兌換率從1美元兌23050越南盾下調至1美元兌23250越南盾。似乎已認為由於貿易上聯繫密切的中國的經濟放緩,無法遏制越南盾兌美元貶值,越來越難以維持此前進行匯率干預時的兌換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