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産大國日本(1)消失的魷魚
2019/03/21
日本海的優良漁場有大量魷魚。中國和朝鮮的船隻有時以千艘規模湧來。從小型的木船發展為牢固的大型船。日本山形縣漁業協同組合參事西村盛(51歲)表示,「(那些船)是否帶有武器?對方的網是否會纏到螺旋槳上?有些夜間因不安而無法作業」。
![]() |
日本水産廳2018年實施了5千次以上的噴水等驅逐警告,計劃時隔55年增加執法船隻。日本農相吉川貴盛1月底表示,「外國船的違法行為頻發。如果置之不理,在水産改革中獲得漁民合作將變得困難」,顯示出危機感。
包括養殖在內的日本漁業産值2016年為1.5856萬億日元。世界的漁獲量在平成時代(1989年~2019年)的30年裏增至2倍,而日本幾乎減為一半。
這種異變不僅發生於魷魚領域。在日本,藍鰭鮪魚曾在首次拍賣中拍出3.336億日元的歷史最高價。但在從築地遷至豐洲的交易市場,2019年初開市時的生鮪魚到貨量減少6成。秋刀魚和鮭魚等很多大眾魚類也呈現捕撈量減少的傾向。
![]() |
以3.336億日元歷史最高價成交的鮪魚(2019年1月5日上午、東京都中央區) |
2018年12月,為推動企業涉足,提高生産效率,推動漁業再次成為增長産業,日本通過了《漁業法》修正案。這是日本時隔70年對該法進行根本性修訂。希望借此調查資源量,按漁民和漁船分配捕撈量配額,防止濫捕,實現有計劃的作業。
日益減少的漁業資源的爭奪戰並非只以外國為舞臺。在先行引進資源管理的藍鰭鮪魚領域,日本國內也發生了摩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