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供應鏈在東南亞擴大,顯中國存在感
2023/05/06
全球最大的企業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將與當地企業合作,最高投資約60億美元建設工廠。工廠將在2026年前建成,將構築起包括電池原料鎳礦山開發等上游工序在內的生産體制。
南韓LG能源(LG Energy Solution)也將與現代汽車合作在印尼建設電池工廠。
同樣是在印尼,2022年現代汽車與上汽通用五菱汽車開始生産EV整車,目標是建立包括電池在內的一貫制生産體制。
目前在東南亞,中國及歐洲的車企主要以進口的方式銷售在本國等地生産的純電動汽車。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宮越朗指出:「今後在東南亞區域內生産也將成為主流。汽車相關廠商也需要根據純電動汽車等電動車重新構建供應鏈」。
進駐東南亞的日系零部件廠商多達1000多家,而參與純電動汽車相關供應鏈的只有一部分。因為日本大型汽車廠商採取優先發展混合動力車(H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的戰略。
另外,也存在一個實際情況,那就是在東南亞尚未普及純電動汽車生産的情況下,從區域外供應已經足以應對。
以汽油車為主的日系車在作為東南亞主要市場印尼和泰國的銷售份額達到9成左右。但僅從純電動汽車來看,在印尼,中韓2家企業超過9成,在泰國2家中國企業佔到7成。
印尼和泰國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在2022年還很少,只有各1萬輛左右,而今後向純電動汽車的轉型有可能超預期推進。如果中韓廠商憑藉純電動汽車攻勢提高市佔率,這對供應商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某電池相關日系企業認為:「(中韓的)電池廠商在東南亞將促進建立可以供應零部件的體制」。
東南亞的汽車供應鏈原本主要由日系整車廠商促進供應商進入而構建。隨著向純電動汽車轉型,中韓廠商有可能主導建立供應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赤間建哉 曼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