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房越來越小,10年減10%
2023/06/08
日本的住宅正變得越來越小。為了應對建築費用長期上漲,新房面積縮小的趨勢正在擴大。要維持價格水準,不得不把房屋設計得狹小,屬於「實際漲價」。這種趨勢還波及二手房市場。如果不利用空置房等未使用的住宅確保適當的居住環境,日本有可能成為難以居住的國家。
「沒想到變化這麼大」。住在東京都的40多歲上班族感到驚訝。10多年前,他花費約8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06.25萬元)購買了一套80㎡的新房。但對公用設備等有所不滿,考慮購買附近即將竣工的住宅。但是,同樣的8000萬日元能買到的房屋只有65㎡左右。他唉聲嘆氣地表示,「這麼小的地方沒法住,早早放棄了買房」。
![]() |
日本住宅面積的縮小趨勢越來越明顯。針對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的「Flat35」(最長35年的長期固定利率住宅貸款)的用戶調查顯示,從2021年度的住宅平均面積來看,新房為64.7㎡、二手房為68.2㎡。與10年前相比,新房面積縮小10%、二手房縮小5%。甚至部分獨棟房屋的面積也在縮小。
新房價格超過泡沫經濟期,創出歷史新高
日本總務省的「住宅和土地統計調查」顯示,包括租房在內的住宅整體面積截至1990年代一直處於擴大趨勢,但最新的2018年調查卻比上次(2013年)縮小。
原因何在呢?不動産經濟研究所(位於東京新宿)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松田忠司表示,「最主要原因是建築成本上漲」。特別是「安倍經濟學」正式啟動的2013年以後,由於建築需求擴大等原因,建材費和人工費上漲。目前受到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上漲勢頭加強。結果,減少住宅面積、控制總價的趨勢正在加強。
通過上述措施,抑制每套住宅總價的傾向很明顯。從新房價格來看,東京圈的平均價格在2021、2022年連續2年創出超過泡沫經濟期的歷史新高。如果不減少面積,價格進一步上漲也不奇怪。
日本房地産公司Condominium Asset Management(位於千代田區)的社長渕之上弘和表示,「公用的樓道門廳等使用的材料降低品質的趨勢也很突出」。由於材料費用上漲,在食品等部分領域,通過減少容量來抑制價格上漲的「隱形漲價」成為話題。住宅領域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與此同時,購房群體的變化也助長了這一趨勢。不動産經濟研究所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松田忠司分析稱,「由於家庭結構的變化,單身人士、無孩夫婦、老年人買房的情況增加」。從人口普查來看,1980年單身家庭佔日本整體的不到20%,到2020年增加到38%,夫妻和有子女的家庭則從42%減少到25%。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